top of page
標04.png
桃園市中壢區博愛路52號
中壢公學校對面是遙拜所,斜對面為中壢郡役所及武德殿,學校、郡役所周邊散布許多宿舍。建築構造主要採木造與磚造共構,裝修材料有日本瓦、鬼瓦、磁磚、木材、水泥、灰泥等;牆體為日本傳統建築常見的真壁式結構,外牆裝有雨淋板。

中壢國小日式宿舍承載著中壢居民、師生共同生活記憶。未來也將以「親子、教育」為目標,提供一處兒童閱讀、舉辦講座及餐飲、休閒空間,透過老照片與當地人物成長、生活故事的蒐集,保存當地記憶並豐富館舍展示內容。

每一代的人互相連結,歷史建築得以匯集不同時空的情感。

「文化在新的時代產生新的意義,才能夠被保存下來。」吳柏瑋認為必須「開放」歷史建築。蕭文杰​則強調,人們應要輕鬆、輕易地接觸文化資產,而不是高額消費換取入場。他以學校裡的歷史建築為例,若能夠開放作為學生圖書、社團使用,就可以拉近彼此距離,再次詮釋歷史建築意義,成為「公共場域」。

Light-bulb-1.png

歷史建築公共性強,應是全民共有的文化軌跡,每個建築都是一段在地故事,在社區營造中扮演要角。

吳柏瑋認為,優良的社區規劃不只侷限在單個建築,而是多點串起整個地區的前世今生,透過研究每個建築的背景,設計再利用的方向。他說,歷史建築若作為里民活動中心,居民前來喝茶聊天、定期聚會,「那相對的,就會造成社區高度的認同。」
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
鬧區中,中壢國小日式宿舍與壢景町、中平故事館作為「中壢故事館三部曲」。一旁中壢國小、中壢家商的學生下課後,紛紛走進這座鬧中取靜的迷你森林,也有許多民眾隨著馬林巴清澈的琴聲漫步而來。

 

中壢國小日式宿舍推測建置於1917年,2015年時登錄為歷史建築,耗時四年修復,經市民投票取名為「壢小故事森林」,2022年七月由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(以下簡稱真善美)接手管理。

※開啟聲音※
※移動鼠標查看圖片※
IMG_2024-1.JPG

閃爍在陽光下的浪漫氛圍

中壢家商同學下課後走入森林

IMG_1997-1.JPG
※移動鼠標查看圖片※
擺放在各處的
​地方特色圖書
IMG_1942-1.JPG
幼兒導覽01-1.JPG
孩子也能接觸歷史!

▲圖片來源/壢小故事森林 臉書粉專

真善美專門服務心智障礙的孩子,真善美社會資源處處長黃小芳解釋,「憨兒」與我們看到的大人外表相同,但缺乏工作機會,因此壢小故事森林不僅成為憨兒接觸歷史文化的契機,真善美也提供清潔維護以及紀念品小店長工作。

 

每天早上,憨兒就會前往園區清掃,黃小芳分享,憨兒做事非常認真,是他們讓歷史建築從滿地落葉、陰森的形象中脫胎換骨。

Light-bulb-1.png

建築如舊,環境卻十分整潔,使人們能注意到兩棟宿舍屋頂的黑瓦與紅瓦,以及為因應臺灣潮濕氣候所設計的雨淋板。聆聽導覽解析,還能仔細端詳眼前未受破壞的建材,走入歷史的隧道。

 

除園區導覽外,真善美延續故事森林在學區中發展親子閱讀、互動的特點,再結合客家文化。黃小芳解釋,母語人口逐漸流失,因此館內的圖書與活動、展覽多以此為主題,就是為保留中壢客家文化,傳承歷史。

Light-bulb-1.png

「唯有想辦法讓他們走進來,你才可以讓他們看到你想要傳達的世界。」黃小芳認為,要吸引民眾,創造「走」進來的動機,社會才有辦法更接近歷史,甚至拋下有色眼鏡認識憨兒,並與憨兒互動,達成文化與社福的融合。她說,近年來壢小故事森林成為小朋友校外教學的好去處,許多市集攤販也一同參與公益捐款。

黃.png

真善美社會資源處處長 黃小芳

※移動鼠標查看圖片※
底片05.png
底片05.png
市集圖-1.JPG
IMG_1950-1.JPG
便利貼01.png
我願意走進來!
便利貼01.png
我也想
​一起做公益
便利貼01.png
不需要門票
​活動很豐富
便利貼01.png
我想認識
​我的家鄉...
便利貼01.png
一本書+一個
悠閒的午後
IMG_2052-1.JPG

「我們在創造這個動機。

 讓他們願意走進來的動機,

 我們才能夠有機會,

 看到文化跟社福的融合與平衡。」

歷史建築是一個能夠被看見、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,建立民眾對建築、地方的認識與認同。在壢小故事森林與先生一同散心的宋小姐說,看著這些歷史建築非常有感觸,平時也會參訪各地的歷史建築,每每都有全新體驗與感受。臺中文資處也表示,會輔導私有歷史建築所有權人適度開放參觀,公有管理的文化資產則多規劃為藝文活動展演場所。

 

在地探索課程與導覽也營造「共同感」,吳柏瑋說,透過定期的走讀,或與學校合作教育課程,就能讓建築物的價值被看見。孫啓榕認為,文資價值在於「召喚一般人對它的認同」,因此必要將它們留下。但喚醒認同後,他接著說,「你不是徛懸山,看馬相踢。」意指人們不再抱持看好戲、事不關己的心態,而是發自內心的對歷史建築產生責任感,才有機會看見這一世代面對歷史與未來的勇氣和決心。

※建議使用耳機觀賞※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end0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Light-bulb-1.png
end01.png
end01.png
end01.png
當翻開碎片下的過去,未來也不遠了。
 
bottom of page